在從事社會工作的許多經驗中,面對行為有困擾的兒童少年的父母,常常聽到有人說「我不是沒有好好跟他講,但怎麼跟他講都沒用,我只好用打的啊」;「我對他已經沒辦法了,除了用打的我不知道要怎麼教他」。這些父母親在面對孩子時總是充滿挫折、壓力、憤怒和很受傷,他們親子間的關係也都經常呈現非常緊張的狀況。

  那究竟如何從親子的困境中走出,有效的改善親子關係呢?我發現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建立在情感之上的,有情感的親子關係是管教的基礎。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會對人作情感依附、產生安全感和信任別人。父母子女互相信任,有情感聯繫,管教才能變得容易。有人說:「情感關係像幼苗,需要時間和心思去栽培,親子的情感尤其需要足夠的養份,才會開花結果。」

  當孩子還是嬰兒時,只要餵他、抱她、給他洗澡、跟他玩,就可以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但當孩子學會走路後,父母親常會忽略了要繼續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此時父母親常會要求孩子要做什麼或不要做什麼,角色變成發號司令者,較少參與與孩子一起做些事情。與孩子建立親子關係是需要時間的,不花時間而要達到教養的目的,是不可能的事。有許多的研究都顯示,父親每天給孩子的時間,不足十分鐘,而媽媽也不及半小時,這麼少的親子互動,能夠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真值得懷疑。

  我自己每天負責接送孩子,下班後也大部分的時間和孩子相處。 和 太太陪孩子一起談心、看影片、打球、聽音樂、騎單車、說故事、喝茶、找資料、做家事、探望長輩…,是我很快樂的時光。我女兒現在就讀五年級,還會撒嬌要求抱抱,就讀二年級的女兒每天睡覺前都會跑來跟我說:「爸爸,睡覺前別忘了要來看我喔!」親子間常感受置身在溫馨的氣氛中。因為我不想和許多的CEO一樣,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太多的時間跟家人在一起,錯過陪孩子一起成長的時光。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有關「良好親子關係」的文章,我覺得相當不錯,在此與大家分享。

  「培養親子關係的要素:
   一、 心思時間不可少:1.家事雜務可以請人代勞,親子活動,不能假手他人。2.嘗試單獨
      跟個別孩子約會。一個小小的聚會,會令孩子覺得格外溫馨,感到你對他的重視。
   二、 用心聆聽孩子話:1.父母要細心感受孩子說話背後的意思和感覺,不要單靠耳朵去
      聽,而是要用心聆聽和體會。2.父母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開放,使他
      們放膽說出心底話,並學習接納不同的理念。3.父母與孩子交談,一定有想法不能
      溝通的時刻,父母要表現耐心,語氣不衝撞,這就是給成長孩子最好的身教。
   三、 互相欣賞和鼓勵:1.欣賞和鼓勵的說話給人動力,使人勇於改善自己、力求進步。
      2.多留意對方值得讚賞的地方,避免太多批評,因為批評只會帶來抗拒和反感,雙
      方的關係也會愈來愈疏離。3.多留意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要只計較成果。你自會
      發現孩子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4.引導孩子自我肯定和欣賞。
   四、 私人空間要尊重:1.容納家庭成員不同的喜好、長處和朋友網絡,容許多一點個人
      的選擇,讓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空間成長。2.尊重子女的隱私。孩子感覺意願受到尊
      重,才會慢慢學懂尊重他人的意願。
   五、 共同追求心更近:1.家人的興趣相近、信念相同,便會有更多的溝通、更好的默契
      ,更能享受共處的時間。2.在家庭的薰陶下,孩子會逐漸建立與家人相同的興趣。
   六、 情緒管理要得宜:1.父母和子女都要學習適當時候逃離「情緒爆炸」的現場。大家
      只有在心平氣和時,才會聽得懂對方的說話,替對方設想。2.與孩子衝突時,父母
      可嘗試換轉一個想法,可能會豁然開朗起來。3.讓家庭成員自由表達正面和負面的
      情緒,父母該認同子女的感受,但要引導和鼓勵他們用一種更為人接受的方式去表
      達。
   七、 轉化衝突為力量:父母與子女發生衝突是自然不過的事,問題是衝突不一定要出現
      你輸我贏的局面,雙方可以溝通和妥協,然後合力尋找一個雙方均可接受的方法,
      創造雙贏的效果。
   八、 同建家庭凝聚力:有參與、有承擔,才有歸屬感。家人事事都有商有量,孩子感到
      自己受重視,更積極為家庭作出貢獻。
   九、 親密片段作儲備:增強家人情感的連繫,建立家庭情感寶庫,為將來承擔風雨和考
      驗作好準備。這些情感的儲備會重新喚起親子間的溫馨,使人緊靠在一起。
   十、 樂觀積極迎未來:1.父母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相信現存很多擔心的問題,只是大
      家暫時做不好,只要雙方繼續努力和合作,一定可以解決。2.不要認定孩子品性難
      移,相信孩子是可以改進的,應多鼓勵他。」

  管教沒有什麼萬靈丹的方法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孩子,但是如有深厚的親子情感做基礎,讓自己成為孩子心目中可親近的人,那要教導孩子的言行才會是有效的。

 (作者:李建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