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放暑假,讓就讀四年級的女兒參加一個三天兩夜的活動,婆婆得知後有些不高興的告誡我「還這麼小就敢讓她外宿,若發生意外怎麼辦?」當時我也的確因此而忐忑不安了一下,然而到了和女兒約定的時間,女兒就準時的打電話回來報平安並分享一天活動的心情,我也才鬆了一口氣。活動結束後,女兒平安回來,還滿懷興奮的謝謝我讓她參加活動,她把自己換下的衣服都用手洗乾淨晾乾摺好帶回來,也把自己的衣物歸位,讓我見識到孩子自我照顧的能力,也讓我親身體驗到當父母的要「對兒女適時適度放手」的確不容易。

現代的父母孩子生得少,每一個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基於「愛」就難免過度保「護」,卻也因此扼殺了孩子的潛在能力。嚴重的甚至到了是非不分的境界,如每年大學聯考總有家長花大錢幫孩子作弊,為的就是讓孩子考上好學校,在東窗事發後,家長更以「天下父母心」來為自己的不當行為作為合理化的藉口;輕者,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不僅送補習班學各項才藝,幫孩子讀書畫重點複習,乃至代替孩子做出美美得高分的作業,遇到月考時比孩子還緊張,斤斤計較每一分;父母與孩子一起迷失在求知的目的裡。父母總認為沒有任何事比「把書讀好」更重要的了,真的,把書讀好的確很重要,「知識就是力量」它也是社會進步人類文明的動能,然而培育一個守法、勤奮、謙恭、有禮、善良、快樂的孩子也一樣很重要,而且更重要的是二者並不相違背,甚至可以相輔相成。

一歲學步時通常父母懂得試著放手,二歲牙牙學語父母也會允許孩子用錯字發錯音,但是孩子漸長開始練寫字、畫畫,父母開始受不了,非得幫孩子抓手、糾正不可,甚至擔心孩子功課輸別人,幫孩子料理一切生活所需,為的就是讓孩子全心全力把書讀好,殊不知久而久之孩子從父母那邊得到訊息便是「我只要讀書就好,其他都不關我的事」,待孩子長得越大,對於讀書以外的人際應對進退、家事、生活習慣、禮貌態度、價值判斷各方面缺乏學習,於是養成孩子不懂互相尊重無法自我負責,如此只會考試不會生活的人,將來的社會適應仍舊會出很大的問題,而父母難道還能幫一輩子嗎?

所以鼓勵父母在孩子求知的過程中「適時適度的放手」就顯得很重要。在孩子成長中父母只要營造鼓勵的情境,不過度左右孩子,欣賞孩子什麼也畫不像的塗鴉;讚美孩子尚無法將桌子擦乾淨的認真;陪伴孩子閱讀聆聽他的想法;肯定孩子親手創作或許不盡完美的作業;從父母的「適時適度的放手」中,孩子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也從父母的身教中學到鼓勵、欣賞,培育積極樂觀的孩子,至於考試,就真的並不是那麼重要了。

女兒拿起電話打給一向疼愛她的奶奶「阿嬤,我回來了,聽說你很擔心我…」,看著女兒用道地的台語和阿嬷愉快的聊著活動發生的趣事,我心想下次真的可以讓她自己放學走路回家了。

(作者:得安學園主任  游美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