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表現於個人的習慣、態度、生活適應和價值判斷上成熟的道德觀與健康人格息息相關。它是個人幸福之所賴,社會安定發展的憑藉,更是個人不斷發展和精神生活的動力。二十一世紀,無論在經濟、社會、科學、文化等各方面,變遷極為快速,競爭與壓力是現實生活的特質:多元價值與開放的社經活動,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因此,培養學生心理健康人格,才有樂觀、勤奮、上進和開朗的生活態度。教導學生正確的核心價值及品德,才能創造個人幸福和社會繁榮,提升國家競爭力,面對國際化及全球化的競爭,教育不但要把人教得聰明和有能力,更要培養健康的心靈、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才能開展個人幸福、潛能和視野,促進國家社會的繁榮與進步。因此,e世紀的人力觀念,將是能力、健康和道德的融合。國民教育必須在人格教育及道德教育上多下功夫。

  道德教育再受重視,約在二十世紀90年代心理學的研究指出道德發展良好的學生,自信心較高,人際關係良好,合作學習及成續表現部較傑出,近年來,美國及歐洲國家對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普遍重視,他們對學生的生活紀律和規範極為重視,對於基本道德陶冶和啟發亦多所著力。亞洲國家如日本、新加坡、南韓亦重視這方面課程。道德不是光靠說教能培養得出來的。它需要透過習慣的養成、生活體驗、身教和討論等陶冶過程才培養得好。道德不是短時間能教得來,更不是長大之後才教,而是從嬰兒開始,就應進行陶冶。最近神經科學(neuroscience)的研究,更提供豐富的知識,告訴我們良好的生活習慣、思考和價值判斷,必須及早開始。多年來我從事輔導工作,對於不同年齡層生活適應問題,有更多了解。我相信現實療法的大師葛拉塞(William Glasser),對健全人格所作的指陳是正確的。他說,個人能成功實現其人生,是從面對現實、責任、道德和參與中發展出來的。因此中小學生道德教育,不僅要提早進行,更要從生活體驗、負責與情境參與中培養。以下我提出幾個最根本的道德教育觀念,供大家作參考。

一、重視道德陶冶
  孩子需要一套道德價值和生活準則,用以判斷是非善惡,諸如誠實、友愛、負責、正義、信仰和對生命的珍愛等等。他們也需要具體易懂的基本生活規範,做為發展自律的基礎。這些作息、待人、學習、工作和娛樂的好習慣,若在童年之前沒有形成章法,未來他的人際關係、情緒和自尊的發展,將受到阻礙。美國雷根時代的教育部長班奈德(William J.Bennett),在他卸任之後編了一本《美德書》(圓神出版),強調道德教育的重要:他說:「對於孩童的生命最具影響力、最具決定性的,莫過於沉默的生活規範,所發揮的道德力量」他接著說:「除了規範、習慣和範例之外,還需要道德的認識能力。
」於是他用故事、詩、散文和其他作品,幫助孩子認識道德。當然,他更重視身教的示範,因為兒童必須親眼看見大人以嚴肅的態度實踐道德。三十年來,我從事心理輔導工作,大致獲得一項結論:道德的能力是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資源,同時也是生活幸福的動力。因此,父母親應該重視孩子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很容易被誤解為嚴格遵守準則規條,而造成良心的責備、內疚、刻板和聽命於權威;也易被錯解為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凡事要跟自己的想法一模一樣。前者造成心智的扭曲和心理的不健康;後者則易生反抗,導致道德教育的失敗。我認為道德教育是透過生活經驗、習慣和認知建立起來的高級心智力量。它有三個必須把握的要領:
1.在實際生活中發現或建立規範。
2.身體力行,父母師長要以身作則。
3.孩子表現出來的善行,要予以肯定、欣賞或獎勵
  如果你拿著道德準則,嚴格要求孩子去遵守,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在經驗中建立道德準則,在孩子能領會的故事、詩篇和散文中,辨識善惡是非。以下幾種方式,對孩子道德能力的發展,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生活經驗中判斷是非善惡,建立規範,付諸力行。
●說故事、讀傳記、念詩和散文,並透過交談,分享感受,從而發展道德認知。透過家族聚會、社區活動和學校經驗,學習待人接物的正確態度與規範。
●從高級宗教信仰中,領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孩子們張著眼睛在看,豎起耳朵在聽,大人怎麼做,孩子怎麼學。父母自私,待人冷漠,孩子學會的就是短視和淺薄; 父母一天到晚打牌,不務正業,生活作息不正常,孩子的行為自然失序。或者父母一味求好,嚴格管教,經常諷刺、批評和責罵,孩子沒有學會道德規範,卻學會憤怒和敵意。道德教育是孩子人生的根基,是立身處世的守護神。道德能力好的孩子,就能開展健康的身心和幸福的生活。

二、在生活中孕育品行
  孩子日常生活的行為,待人接物的態度,一旦固定成習,就成為性格的一部分。它影響學校生活、讀書習慣、人際交往和品德的發展。別小看日常生活的教養,它簡直是孩子的命運。那些疏忽生活教育,不重視禮貌、責任和尊重的家庭所培養出來的孩子,既不會友愛別人,也不會自愛。一位當老師的朋友說了一個故事,他說,以前他家的樓上芳鄰,長期縱容孩子蹦蹦跳跳,樓板震動的令人不得安寧。有一天,噪音吵得無法承受,便打了電話請樓上的家長稍做約束。結果,卻引來了對方憤怒的責罵:『你不知道孩子就是要跑跑跳跳的嗎?他當然要跑要跳,這是正常的,你懂嗎?
』高分貝的聲言令他錯愕。他幾次與鄰居洽商,希望他們稍為約束,因為孩子都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但對方還是我行我素,蹦跳聲、電玩聲、猛力甩門的震耳欲聾聲如常。後來,孩子也像父母親一樣對鄰居惡臉相向。我的這位朋友受不了,只好搬家。

  事隔十年,我的朋友在偶然機會裡,碰到這位老鄰居。他被孩子折騰得憔悴不堪,孩子偷竊、中途輟學、遊蕩不歸,現在又犯了竊案,被送到觀護所。老鄰居說:「
孩子根本就不自愛,不替自己想,也不會替父母想。」「好好愛護他,大一點會好轉,會自愛的。
」朋友安慰。「我看,根深柢固,無藥可醫!」老鄰居回答。
  說完這個故事,朋友臉色凝重地對我說:『
十年前我就預感到他們的錯誤教育會貽害孩子,但沒有想到種下的禍根竟如此之深,反過來把父母親弄得一籌莫展。你常在報紙寫專欄,不妨多告訴家長重視生活教育。』於是我問朋友說:『你想要我替你傳達什麼?
』他建議為人父母者,教孩子要從居家生活開始:
●要學習尊重別人。替自己想,也要替別人想。
●生活習慣影響一生。別輕忽關門、開門、走路、作息這些生活小事,草率和魯莽,不但養成不愛物、不惜福的作為,更會因為粗心而造成無可彌補的災難。
●縱容孩子所得到的歡笑,是一種假幸福;如果你以縱容稚情為樂,則無異飲鴆止渴。
●沒有教養的孩子,往往得不到好人緣;在班上得不到同學的接納和肯定,以致自我價值感低落,造成更多偏差行為。

  聽完這位老師的高見,我非常佩服。他已把生活教育的內涵說得淋漓盡致,於是答應為他轉述。離開時,他又補了一句:「
別忘了告訴大家,教育要從走路、吃飯、開門、關門、說話、穿衣等等生活實務中,透過良好的身教做起,才會有效。說教的效果是沒有什麼用的。


三、愛而不寵壞孩子
  我從事兒童青少年輔導工作多年,接觸過不少個案,知道孩子們行為的偏差或心理上的失調,有許多來自失和或破碎的家庭。但也遇到-些孩子,他們的父母親很和睦,家庭生活安定,卻也出現偏差行為或適應困難。這些父母親會間:「我們的家庭怎會養育出這樣的孩子呢?
」經仔細觀察研究,發現這些孩子什麼都有,物質環境良好,獨缺積極進取動力;家庭生活正常,卻滿腹牢騷,常與父母爭吵;生活安逸,卻表現得浪漫無章,經常不上學,喜與中輟生鬼混。這些孩子的父母談及自己的子女頓足、痛心、落淚。歸納這些個案,尋得幾個線索,給現在正在教育子女的父母親參考。總歸起來,這些線索都是導致寵壞孩子的因素,只要能避開這些陷阱,孩子就能教得好。寵壞孩子的因素如下:

首先是把孩子擺在第一位
  以孩子為家庭的生活重心,處處遷就他;孩子就學會自我中心,不懂得考慮別人的立場。父母處處順著孩子,哄得他高興;溺愛太過,孩子需求的也多,衝突和不聽話的機會就大大提高。
其次,迷信民主的家庭教育。

  在家裡,如果凡事都要徵得孩子同意,不敢勉強孩子做該做的事,遵循該遵守的生活規範,孩子的生活沒有章法,便容易跟同學和家人起衝突,其人際互動亦較差。從小不重視生活規範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生活更容易紊亂失序,卻經常會對父母大吼「
你少管我!
」而父母卻對他束手無策。

第三是怕孩子受挫折

  許多父母親相信,挫折會造成壓力,或者因此而失去信心,因而努力保護孩子,使其免於受到挫折。結果,孩子反而怕挫折,缺乏再接再厲的毅力。長大之後,稍有不如意便想逃避。許多青少年經不起挫折和挑戰,整天賴在家裡,不敢面對現實,實肇因於受保護太過。其實,在正常環境中,本來就是有順有逆,只要不是經常受到挫折,且能因勢利導,善予鼓勵,不做貶抑和批評,適度的挫折反而有益於心理的健康,
第四、玩具和物質獎勵太多
  父母太疼愛孩子,希望他高興,從小便用玩具討好他。結果孩子越來越依賴被討好,發展使自己快樂的活動的主動性減少,自製玩具或自創遊戲的興致也下降。目前流行的電動玩具,會把孩子局限在人與機器的互動上,而未能發展同伴相處的能力。此外,長期沉迷於電玩,主動、好奇和創意的天性將受到壓制,對於情緒和智力,亦造成員面影響。
  以上四種因素都足以寵壞孩子。寵壞孩子是在不自覺中造成的,特別是愛得深,寵得周到,幾乎無法覺察它的為害。時日既久,孩子年紀漸長,惡習已然養成,悔恨為時已晚,不可不謹慎。

四、指導通情達理
  為人處世,最重要的是通情達理、簡單的說,一個明白事理的人,容易跟別人合作,人際關係較好,心情穩定,對事情的判斷也比較正確。因此,你要教孩子講理,甚於任何知識。講理的孩子不會找藉口跟你嘔氣,找理由敷衍責任,他的心智是健康的。你不妨看看,為非作歹的人,總是找很多藉口,然後一步步接近邪惡。心理不健康的人,也慣於尋找藉口,放棄理智和責任,才越陷越深。為了孩子的未來幸福,避免踏入邪惡、失敗和心理疾病,父母一定要教孩子講理。孩子不講理,你會氣得跳腳;他們爭論揶揄,你會大動肝火,甚至不分青紅皂白,把他羞辱一頓。當心,你自己正陷入非理性的激怒之中,你的身教將傳遞給他們不講理或魯莽的作風;而這些不講理的作為,將會倒轉回來造成父母與子女的對抗衝突。這裡有幾個技巧,能幫助你教孩子講理,而無須透過打罵,不妨試一試。

  第一,減少衝突的機會,你不希望孩子吃太多糖果餅乾,就該把它收好,一次只拿適量出來,而非一盒都攤在那兒,以免他想吃,你制止,衝突增加,無異教孩子不講理。你不希望孩子看太多電視,奉勸你在孩子尚未大到跟你爭執之前,做一點節制。這類問題包括打麻將、賭博、不當的娛樂等等。

  其次,溫和示誡,該罰則罰,該獎則獎。對於一般的生活規範,要溫和教導,如有逾越,也要溫和勸誡:「
孩子!未經同意不能拿別人的玩具!」「時候不早,急忙趕路心情不好」對於不守家規,那麼就該處罰:『你去閉門思過,想通了再出來!
」孩子兩三分鐘就會出來,說明自己的錯誤,表示願意改進。但別忘了,當孩子做得好時,要給他獎勵。
其三,要約法三章。看到孩子的衣服、玩具、文貝雜亂不堪,會引起你的生氣和指責,因此要在家裡設個簡易佈告欄,要求孩子該做的事。寫在那兒,提示他們,比一再重複嘮叨要有用得多,要記住,要求孩子打掃、整理房間、做家事的時間,是可以彈性調整的。這能促進孩子講理,而且有彈性的調整作息,對未來生活適應亦有好處。
其四,記得先指導、示範,再要求。這能讓孩子做起事來順利成功,增長信心和主動的意願。不先教孩子怎麼做,等到做錯了再責備他『
你這笨東西!又把事情弄砸了!
」這是兒童教育的禁忌。講理是從生活和日常實務中培養出來的,講理的孩子來自講理的家庭氣氛,以上幾招蠻管用的。

五、及時的管教
  常有人間道:「孩子不乖怎麼辦?」詢問的父母親,都想從專家的口中得到有效的處方,期望藥到病除。事實上,不乖是很長時間養成的習慣,而且影響的因素不盡相同,但共同之點是未能及時管教。有一次,我搭飛機到高雄做一場演講。那是週末,旅客多,全機客滿。飛機才剛起飛不久,坐在我前排斜對角的孩子,年齡約四歲,開始不安於位。父母親就坐在他的兩側,不過兩個人都很冷漠,不理會孩子,不聽孩子說話,完全無視於孩子心情浮躁。孩子越來越躁動,開始站起來玩座位上方的照明燈,並干擾機上其他的乘客。空服員很客氣地過來安撫孩子,要他坐下來,但他的雙親仍漠然不作聲,縱容孩子把冷氣孔當玩具玩。孩子就一路騷動,空服員一路安撫,父母親偶爾把他抱下來,嚇唬幾句,然後又是冷漠地癱坐在那兒。「那孩子是不是過動兒?」我的朋友碰碰我的手臂說。「不是,過動兒不是這樣叫。」我以專業的口吻為他解釋著「那麼,孩子怎麼會那麼難管教,那麼不聽話?」「因為他的父母親冷漠,不理會他,孩子無聊就會東摸西扯,靜不下來。長期缺乏與父母交談,生活規範一片空白,即使空服員安撫也沒有效果。」「那不就像野孩子了嗎?」「是的,我稱這種現象為失教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懶得理會孩子,養而不教,沒有愛、同理和交談。父母的冷漠,使孩子缺乏交談的對象,在語言、智力、情緒上的發展均受限制,這個孩子所缺乏的就是這些,所以我稱它為失教。父母親如果不及時改弦易轍,好好請教專家,把孩子帶起來,不但不聽話的傾向會越來越強,偏差行為和犯罪的傾向亦越見明顯。


  我在高雄做了一場教育性演講,打算在回程的飛機上睡一覺,所以特別指定靠窗的位子。上機時,我的位子上坐著一位八、九歲的男童。我正想要回我屬意的位子,一位年輕的媽媽很客氣地請求我同意和男童換座位:「
孩子很喜歡看飛機,尤其愛看起降時機翼的變化,你方不方便跟他換個位子,讓他看個高興?」我看男童的眼神似乎正在央求我,而且也被他的好奇感動,便毅然答應了他。男童雀躍著,泛著童稚的笑容,從口中擠出羞怯的謝謝!
」飛機在跑道上滑行,繼而起飛,我閉目養神,但卻聽到母子一路在輕聲交談。在淺夢中,我聽到男重的驚奇和讚美,看到他亮亮的眸子和專注的眼神,並綻放著科學、思考和專注的火花,我也看到一位用心的媽媽,正在懷抱孕育成功的新一代。來去高雄的空中之旅,也許是高飛俯瞰的緣故,我看到孩子的天堂,那兒有著父母的光和熱,也看到孩子的地牢,那兒是冷漠和無知。

結 論
  孩子的道德發展要越早越好,不能等到長大才教,那就太慢。道德陶冶與腦力、人格發展相輔相成。及早注意孩子生活習慣、文化活動、待人接物及道德體驗,不但使他們變得聰明,在道德及待人接物上,也會有良好的表現。最後,我要提醒大家,道德發展不是打罵、訓誡教得出來,因為那只是壓抑錯誤行為和衝動而已。道德必須透過生活體驗、習慣養成、愛而不寵、及時引導等陶冶過程,才能教得好。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道德能力,包括尊重、禮貌、自律、關懷、責任、友誼、勤奮、勇氣、效率、誠實、忠誠、謙和、孝道、信仰等等,都要透過陶冶及習慣養成,才能表現出來。道德教育與學生潛能的開發、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有著不可分的關係。我們務必重視它,而且要用心去拓展這方面的教材和教學方法才對

( 演講者 鄭石岩教授;記錄者 簡浴沂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