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生的「竹科余姓工程師遭青少年被毆致死案」驚動社會,因此引發行政院長劉兆玄召開「研商暑假將屆可能衍生治安問題之具體強化作為」會議,避免青少年暑期打工涉足不良場所,並指示青輔會即刻召集相關部會討論暑假打工制度,研究國營事業及金融機構等單位,未來能否在暑假期間多提供一些打工機會,並預防青少年打工被騙。事實上政府單位於暑假期間一直都有「青春專案」進行防範犯青少年偏差行為的查處,然而加強提供暑期打工機會卻是頭一次列為重點工作。顯見台灣政府已將青少年就業/失業層面可能導致的犯罪或治安問題納入犯罪預防工作的思維裡,青少年受雇的不穩定性以及尼特族、隱蔽少年、Working Poor、網咖難民等令人擔憂的「青少年問題」逐漸受到政府與社會大眾的注意,然而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青少年就業問題及相關政策,其它國家又有何異同的看法?這正台少盟籌辦此次【東亞青少年就業政策與方案研討會】的重要意涵。

研討會首先由台少盟葉大華秘書長進行簡報日本「東亞青(少)年問題」研究小組有關日、韓、台三國之「從學校到職場移轉情形」及「青少年就業政策」比較之研究成果在台灣首度授權發表。該篇報導指出研究小組以日、韓、台三國就教育、青少年受雇、社會保障等議題進行跨國比較分析,有幾點發現:
1) 90年代以後,不論日、韓、台都呈現出高等教育擴張的趨勢,高中/職畢業生繼續升學比例高達八成以上,但大學畢業生增加了,整體就業環境中的就業機會並沒有等質量的增加,導致「文憑通澎化」、「文憑無用」,高學歷低就業成就的現象可能發生排擠高中職等較低教育程度者的工作機會。
2) 各國對於青少年失業問題的定位與「緊急程度」各有不同,由於台灣整體失業率的攀升,導致政府必須直接面對與處理失業問題,往往青少年失業問題或其就業政策不在政治中的優先順序之中,不斷重複就業、失業的青少年在社會保障制度(如:失業給付)往往是被最忽略的一群,資料顯示台灣「29歲以下」請領失業給付者的比率最低(7.6%),多半只能透過家人的支持,或第三部門(NPO或社會行企業)提供之補充性就業機會來填補,但實際效果並不明確。
回應人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勞工研究所周玟琪副教授表示,台灣15-24歲青少年失業率對教育程度上以大學及以上最高(14.16%)、國中及以下(13.56%),學校到職場的銜接機制的確有待改善,應重新定位與思考大學的社會責任。而25-29歲的失業人

口每年都攀新高,相對於以往政府較重視中高年齡失業問題來看,45歲以上失業人口佔總失業人口的17.9%,而15-29歲失業人口卻高達47.7%,15歲以上的勞動人口佔24.4%,其中,青少年失業人口中僅32.1%領取失業給付,因此,政府提供青少年就業服務模式要更具彈性、便利與思考青少年就業不穩定性與職業探索的需求,或許可以參考歐美日日等國「Job Cafe」單一窗口服務模式,且政府在就業保險制度規劃上需提供確保青少年失業期間最低的經濟安全保障之就業安全網。
另一位回應人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李易駿副教授表示,從青少年失業問題探討中的確反應出青少年將學業挫折帶進職場挫折,以及背後更深層的身份認同問題,在面對及處理青少年失業問題,也應從對國家整體社會福利體系威脅,以及青少年失業或轉銜困難所造成的社會成本的角度思考。青少年就業政策的價值並非指花費在每一位青少年就業培訓課程上的各項成本,而是投資青少年的未來對於整體社會發展,以及青少年長遠的生涯認同所帶來的意涵。
研討會下半場邀請遠道而來的「香港明愛電腦工廠」陳志光督導主任,以及「香港聖雅各福群會吾優造青少年就業培訓計畫」劉李林項目發展經理,分享青少年就業培訓方案上,如何開展青少年感興趣的特定職種的成功經驗,如「香港明愛電腦工廠」以電腦回收及重用累積10年以上的成果,引導青少年參與電腦回收後重新組裝的工作培訓,不僅以低價銷售二手電腦給經紀收入較差的家庭與青少年,更透過企業贊助的方式,將二手電腦分送至非洲國家,可別低估過去10年累積辛酸血淚史,從草創之初香港沒有人願意買他們組裝的二手電腦,到如今排隊才能買的盛況,也為在此接受培訓的青少年帶來工作上的成就感。
 「香港聖雅各福群會吾優造青少年就業培訓計畫」則是以旅遊導覽做為青少年就業培訓的嶄新職種,訓練期短(2-3個月)但課程內容充實,「一條龍」的就業跟進及轉介服務方式,並搭配結合旅遊導覽的證照,接受這項培訓的青少年有高達七成以上的成功就業率,並透過旅遊導覽課程發展出來獨具創意的墳場導覽、文物導賞及軍事地道探索等「創收活動」,讓每一位學員有機會實踐所學,也有機會賺取額外的收入。
反觀台灣則是在民間青少年機構的政策倡議帶動下,方開始逐步關切弱勢青少年就業議題,特別是機構內青少年的就業需求。為對現行弱勢少年就業政策有具體建議,台少盟結合台北市勵友中心、台北市乘風少年學園、苗栗牧羊人之家及宜蘭得安家庭關懷協會,於民國97年起申請公益彩?回饋金補助計畫:「青少年創意職場遊樂園暨就業育成計畫」(為期三年),第一年以「整合經驗、分析觀摩」為計畫目標,建構「青少年創意職場遊樂園」整合平台,透過彙整各團體的弱勢青少年就業輔導模式,發現多是承攬受託自勞委會的「飛Young計劃」、「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及青輔會針對未升學未就業的「少年on-light」計劃,乃至台北市政府曾辦過的「潛龍計劃」所開展的青少年就業培訓模式。但相關計劃的實際服務成效,一直以來缺乏明確的政策評估,也未見依據實務經驗進行修正,因此計劃與計劃之間常造成無法銜接或排擠的問題。

承辦機構由於合作式中途班/中輟學園的背景,其青少年就業培訓目標設定為解決青少年無法繼續升學的方法或解決青少年遊蕩的手段之ㄧ,而從事青少年就業培訓輔導的目的仍希望青少年回到教育體系繼續就學,培訓課程結構較著重於綜合性職業類型之探索,較少是因應就業市場需求而開發專門職種類型之培訓班別,經過培訓後學員皆有較明確選擇升學或就業方向之動力與意願,雖有擺盪,但機構成為學員求助的資源,可以做為其生涯規劃上的支持。
計劃主持人台少盟葉大華秘書長表示,目前青少年就業培訓方案執行中,團體多反應在企業雇主資源網絡開發與維繫上較為困難,雇主資源開發多半透過社工、學園老師人脈關係及機構在地與社區網絡為開發基礎,這點反應出台灣在青少年就業政策上有關「就業社工」培訓與「企業志工」概念推廣上有待加強。
回應人勵友中心吳易峰主任表示,青少年就業培訓方案執行上所面對的挑戰在於能否跳出現有資源的框架創造資源,這點考驗著機構能量、實務經驗能力、資源環境的了解與掌握,由於服務對象多來自於弱勢、安置、司法、危機少年,因此面臨二難的問題:到底需要解決的問題究竟是就業需求還是少年本身的議題,抑或兩者原本就無法切割處理,以及如何為青少年創造出路?或許這個年紀的他/她們看似『迷失』的一群,成人是否可以將青少年的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視為他/她們是『尋找』的一群呢?再者,基於『師徒制』模式的有效性,我們需要建立強大的企業網絡,所以就業社工需要認知到『工作對象的不同』,因此需要接受不同於以往社工教育的裝備。
   
 回應人乘風少年學園林哲寧執行長指出,在青少年就業培訓方案執行上,由於機構的人力與資源等侷限性可考量下,乘風少年學園另外開展出「認輔機制」,透過社區招募的認輔志工為學員做日常生活中的關懷與作息的提醒,亦可達到非常好的溝通協調效果。
回應人得安學園李建清執行長表示,當前政府委託方案招標規範之要求或相關補助計畫之規定,而無法規劃出因應少年不同需求,採彈性多元的就業培訓模式。如:工作體驗階段若以政府提供之「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補助少年工作體驗期間之薪給,將有助於提高雇主提供工作體驗之機會。但該計畫之規定,過於缺乏彈性,造成諸多限制。以今年為例,實際執行單位就發現有以下問題:1.其名額有限,受惠少年有限。2.該計畫以三個月為期限,時間過短,極難達到成效。3.其補助津貼,未依照行業待遇差別保持彈性,雖以最低工資17,280作為基準,保障勞工權益。但部份行業起薪低(如美髮業),造成業主反應體驗期滿後若予以繼續僱用,將會有薪資銜接之困擾,以致於降低其提供工作體驗機會之願意。4.申請用人事業單位必須具備勞健保,這原本是要保障勞工之權益,但對於一些規模較小型之行業(如水電或木工業),因事業單位從業人數較少(5人以下),負責人自己可能就是師傅。其勞健保是加入該行業工會,而未有單位自己之勞健保,因而不符該計畫之規定,從而降低其提供工作體驗之意願。也讓待工作體驗之青少年失去以師徒制跟隨雇主工作體驗之機會,實屬可惜。

回應人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陳毓文副教授表示,國內青少年就業培訓方案中開展的職種應更具多元性,並帶入創意的概念,如「吾憂造」則只鎖定在餐飲、銷售與旅遊業,並發展出獨特的香港墳場導覽創收活動就是一個非常成功值得參考的模式。再者,台灣社工員的養成背景上導致思維上僵硬,在青少年就業服務工作上鼓勵社工要以更靈活與活潑的方式,不要做社工界的「阿信」,而是要作「打不死的蟑螂」。
回應人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陳月娥助理教授表示,「香港明愛電腦工場」有效與環保議題整合並運用政府資源,透過專業技術人員帶領,突顯「做中學」特色,「香港聖雅各福群會吾優造青少年就業培訓計畫」協助青少年即早進行生涯規劃、輔導考取證照以提升就業力與推動職場實務初經驗,明確規劃每一計畫分項流程實施期間,最後則從過去參與政府青少年職能綜合培訓計畫帶來經驗分享。
勞委會職訓局郭振昌副局長回應回應人得安學園李建清執行長有關「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最低工資17,280作為基準,具有保障勞工權益的正面意義,並提出「青少年創意職場遊樂園暨就業育成計畫」有關就業力指標可參考職業訓練局本土化「全民共通核心職能課程」,以及「巡迴就業社工培訓班」可擴及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 理、勞動(工)、工商心理及輔導等相關科系的建議。
    青輔會第二處第三科劉佩卿科長回應「香港聖雅各福群會吾優造青少年就業培訓計畫」和少年On-Light計畫的理念及操作模式其實是很雷同的,都是希望可以在培訓過程中讓青少年可以學習自制力和團體適應,少年On-Light計畫在這幾個月的試辦期間,青輔會和23個培訓單位都還在摸索中學習,想找出適合青少年的培訓輔導模式,而個案輔導員及企業志工在這計畫中即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就像葉秘書長剛剛所提到的發現,青少年對於輔導員的認同及信任,會牽動著學員是否願意繼續培訓課程的動機。而就業社工的培訓,也的確是培訓計畫中一個很重要的規劃方向。在這部份少年On-Light計畫雖然有在執行期間進行輔導員的培訓,但培訓內容的深度及實用性,未來應可以再配合更多就業輔導體系的資源來進行。
本次研討會主持人內政部兒童局陳坤皇主任秘書以「全球性思維、在地化行動」做為台灣未來青少年就業培訓工作的願景,為本次研討會畫下完美句點。
(如有需要本次研討會更詳細的相關發表內容請洽詢台少盟02-2369-5195)
MEETING_01.jpg 

MEETING_02.jpg

MEETING_03.jpg 

MEETING_04.jpg 

MEETING_05.jpg 

MEETING_08.jpg   

MEETING_06.jpg

MEETING_0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