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期初的家庭訪視是我在學生輔導工作上很重要的一環。家庭是影響孩子最基礎、最重要的地方,尤其在建構個人的觀念、生活習慣、態度乃至認知上都佔有絕對的影響力。在學園學生的家庭訪視過程中,發現一個現象即是「現代孩子少有做家事的習慣」。而當我進一步再追問家長是否會要求孩子共同參與家事時,家長們總是灰心喪氣的說:「要孩子做家事,就要和他吵架,還是自己做比較快」或是「想都不敢想,求他不要再給我惹事就夠了!」,言語中充滿了對「親子關係」的失望與無奈。
  在現代經濟掛帥的社會,父母親也迷失在「錢」的虛幻價值中,有些父母認為做家事又不能創造利益,所以只要求孩子好好用功讀書,將來才有能力賺更多的錢,所以從小幫孩子打理好一切生活起居,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在養尊處優之餘,也往往養成不負責任、不懂尊重、感恩、自我中心的性格;所以與其說「親子關係」不良,導致父母叫不動孩子做家事,倒不如說是「沒有教導孩子從小參與家事的習慣」,易造成日後孩子各項能力發展受限,甚至引發親子關係的疏離。
  讓孩子參與家事好處真的很多,以我個人為例,兩個女兒從小就是我做家事的好夥伴,尤其星期假日的大掃除,女兒會播放我們喜愛的音樂然後穿上工作圍裙,一邊聊天一邊工作,有時也會心血來潮交換工作或是發揮創意改變工作方法甚至改變家中擺設,在清潔工作完成後再來個點心製作時間,我們總是在愉快嘻笑中完成很多家務,無形中也訓練了她們身手靈巧,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在共同負擔家務中以提升生活品質外,也體會到家人間彼此關愛、互助合作的幸福感受
  一、做家事沒有年齡限制:二歲的孩子用唱兒歌慰勞父母辛苦、收拾自己的玩具減輕父母負擔。四五歲學習摺衣服、遞茶水,小學之後舉凡掃地、拖地、洗晾衣服等一般家務都可以自己動手來。
  二、以家庭生活為中心:很多父母常以孩子為生活中心,總是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每天跟著孩子打轉參加各個補習,認為孩子已經夠忙碌了,哪有時間做家事;凡事為孩子準備設想周到,其實也是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家事應該是家庭成員共同的責任,家人分擔能力範圍內的家事是善盡自己的家庭責任並非是幫爸爸或媽媽的忙。
  三、耐心陪伴沒有捷徑:孩子各方面發展尚未成熟,剛開始做家事時難免會有力不從心的情況,此時父母要有耐心指導、包容、鼓勵,切忌責罵、抱怨、數落,甚至搶回自己工作,也易造成孩子的低成就感。
  四、成員共同參與家事,凝聚幸福情感:家庭事務透過家人共同討論、決定,發揮創意甚至一起工作,一起快樂聊天,分享感受,彼此欣賞,讓做家事成為親子間優質的互動。
  五、合理要求,有所堅持:不要一味以懇求或恐嚇威脅甚至物質交換、賄賂等手段要孩子做家事,也不要因為孩子課業或其他理由同意孩子不必做家事,只要要求合理,還是要堅持正確的決定並要求孩子應有的具體行動。
  心理學家甚至為從小有無做家事的青少年做過長期研究,發現小朋友從小的時候,父母有訓練他們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後在人際、樂觀、自信、負責、勤奮、主動、挫折容忍度、關懷他人、精神健全乃至經濟上都較從小不做家事的孩子有明顯的優異表現。做家事好處這麼多,關心孩子的父母親們豈可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

(作者:得安學園主任  游美貞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family 的頭像
    dafamily

    社團法人宜蘭縣得安家庭關懷協會

    da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